每週的星期二是我唯一可以有較長時間獨處的一天,而本週二正好要參加一個月前就預定好的研習課程,女兒卻不合作,一大早就喊著身體不舒服,接收到這個訊息,我的心理壓力開始升高,覺得自己不該勉強孩子抱病去上學,卻又不想因此放棄難得的進修機會,最後只好決定帶著孩子一起去上課。
慎重其事的告訴女兒我很重視這門課,和她約法三章,上課時不能跟我說話,得靜靜待在一旁休息,女兒答應並且做到了。下課後女兒身體狀況已恢復正常,我猜測早上的她是因為不想上游泳課–本來是很喜歡上的,但這兩天天氣較冷,且上次發現水質很髒–心理影響生理產生了身體不適,放鬆心情之後身體症狀便自然消失了。我並不擔心女兒會慣性的以逃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總覺得人難免偶爾會想要逃避某些壓力,我自己也是一樣,小時候有時會因為不想上學而裝病,或是擴大身體不舒服的感受,但真的就只是想休息一天,母親總由著我請假,而我並不會因而習以為常的賴在家裡不去學校,也不至於耽誤課業,長大後亦沒有養成逃避責任的習慣。
令我感到有些困擾的是,我必須犧牲自己每週唯一一天的獨處時間,而我真的非常需要也十分珍惜這段時間,只是,既然決定讓孩子待在身邊,也只得承擔這個結果,若是因此而跟孩子生氣,那倒不如讓孩子去上學。但要完全不對孩子生氣真的很難,因為即便我告訴孩子:「我願意讓妳留在家裡,但妳也必須讓我保留一部份自己的空間,比方說我寫作時需要完全的安靜與獨處,妳就得離開我的房間,不要打擾我。」孩子嘴巴上答應,卻還是不時藉故開門進來問東問西,幾次之後,我沒好氣的提醒她對我的承諾,絲毫不加掩飾心中的不耐煩,讓孩子知道我的情緒,孩子果然收斂了干擾行為,而我也終究沒有真的對孩子動怒,因為我容許自己煩躁的同時,某種程度也建立了自己的界限,我察覺到如果我沒有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情緒也就不至於爆發,自然減緩了和孩子之間可能爆發的衝突。
我不知道我的孩子會不會跟我一樣,即使我允許她偶爾請假不去上學,她也不會過度的放縱自己,或是忽視自己應負的責任,但至少目前看來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我選擇姑且信任孩子。而因為我對於決定讓孩子在家休息一天沒有多餘的擔憂,內在沒有掙扎,心理上是安定的;也知道允許孩子留在家裡必然會打破我原先獨處的寧靜,多少會帶來一些煩躁,所以能夠接納自己與孩子的狀態,也能如實的表達被孩子干擾時所產生的情緒,而不會擴大情緒。
從許多經驗中發現,只要與自己合作,孩子就會合作。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