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小晴是個高中生,英文是他最有興趣的科目。升上高二,換了一位英文老師,時常要求學生罰抄罰寫。通常是,考試若答錯一題,罰抄整題10遍,未達某個成績,則要求罰抄整張考卷。如果今天沒寫完,明天就要加倍罰寫。
「本來,我對英文很感興趣,但現在,整天都罰寫中度過。下課、午休都在罰寫,甚至連上課時,也偷偷在罰寫;更別說回到家,有時候熬夜就是為了完成罰寫。不只我這樣,班上好多同學也都是如此!」
小晴感嘆地說,她根本沒時間溫習其他科目,各科成績越來越差,後來,連最喜歡的英文,也失去興趣了。班上有人最後乾脆放棄英文,反正也寫不完!
—
【案例二】
美蓮的孩子,本來各科成績都不錯,也很有學習動機。國中時,遇到一位常用抄寫做為懲罰的老師。有一天,美蓮見孩子拼命抄寫到三更半夜還不睡,詢問孩子才知道,原來,孩子早上上學遲到,老師便要孩子抄課文10遍做為懲罰,國中階段的課文內容還不少,光一遍就要抄很久。
因為實在太晚了,美蓮要孩子先去睡覺,孩子哭著說:「如果沒抄完,明天就會加倍,那麼永遠都寫不完了。」美蓮只好陪著孩子熬夜,看著孩子邊哭邊寫,心疼不已。
後來,美蓮發現孩子的課業成績開始下降,也不太想唸書,失去學習慾望,甚至,出現了拒學的傾向,孩子常說:「每天都在抄抄寫寫,永無止境,實在不知道去上學有什麼意義了!」
幸好,升上高中後,遇到了一個善用鼓勵的老師,一步步帶著孩子找回學習自信心。現在,孩子的學習狀況漸入佳境。美蓮回想孩子的國中時期,簡直是一場惡夢。
—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真實發生的,但我做了一些改編。我很幸運,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遇過任何老師,使用懲罰性抄寫來要求學生,頂多就是將錯誤地方的訂正,將沒寫完的補齊,這樣而已。
後來,當我開始進入校園工作後,發現懲罰性抄寫竟然十分常見,不只資深老師這麼做,新進老師也會使用。我總想不通,這樣反覆地抄抄寫寫,到底對學生的幫助是什麼?
後來,當我聽聞一件件令人心碎的故事後,我驚覺,懲罰性抄寫不只對學習幫助不大,還可能造成傷害,最常見的,就是孩子開始放棄學習了!
—
抄寫活動不宜做為犯錯時的懲罰手段
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懲罰性抄寫」?
就是以抄寫課文、考卷或任何文字(包括心經、聖經、弟子規……)做為學生犯錯後「懲罰」的手段,簡稱「罰抄」或「罰寫」。所以,懲罰性抄寫的目的是為了「懲罰」孩子的犯錯行為,包括考試成績不理想、作業遲交缺交、不遵守規範……等。
把抄寫做為懲罰的手段,是相當不妥的。為什麼?
有句話說的好:「對人有益的活動,不宜用做懲罰;對人有害的活動,不宜用做獎勵。」書寫是讀書學習中,重要且有助於學習的活動之一,本該要鼓勵;但若把書寫做為懲罰,無形間把書寫活動本身與懲罰時的負面感受連結在一起,久而久之,孩子會開始討厭書寫。不只厭惡罰抄罰寫,也討厭提筆寫字,甚至可能影響到計算、寫作、整理筆記等讀書學習的基本功。
那麼,更不用說動輒十次、百次起跳的罰抄罰寫。錯一題,罰抄寫三次答錯的題目,還可以接受;但罰抄整張考卷十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
學生自然會更加厭惡書寫。從厭惡被罰寫的科目開始,漸漸地,厭惡感擴及其他科目,進而討厭上學,對學習意興闌珊。
—
思考抄寫活動的用意與影響
身為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每一項教育措施前,都應思考三個問題:(一)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二)這麼做,能帶來預期的效益嗎?(三)這麼做,是否會帶來傷害?
就目的而言,有的老師說,他只是要讓學生訂正錯誤。如果是這樣,你只需要求學生把錯誤的題目改正,就達到目的了。如果學生仍一錯再錯,表示學生對這個題目的理解不足、觀念混淆,需要知道學生究竟哪裡卡住了,一再抄寫只是浪費時間。
那麼,如果想要幫助學生精熟學習或記憶背誦呢?
反覆書寫確實是一種能達到精熟學習或記憶背誦的途徑。所以,在小學階段,數學老師會要求你反覆演算習題,國語老師會要求你反覆練習書寫生字,這些都是學習必經的過程。然而,學習者不應只是機械性、反射性地抄寫,也要主動投入心思於書寫練習中。
甚至,為了幫助記憶,不只反覆書寫,還需佐以記憶策略。例如,背誦英文單字時,可以邊抄寫、邊念出聲音,同時理解單字的結構,字首、字根或音節等,都比只是反覆抄寫還要來得有效果。
此外,記憶背誦有幾個關鍵,首先是「提取」比「輸入」還重要。有意識地回想課文內容一次,比無意識地抄寫課文十遍,還要有助於記住課文內容。
另一個關鍵是,「頻率」比「強度」還重要。每次複習不用太精熟,但分很多次反覆研讀,會比一次花好幾個小時拼命背誦某個單元內容,但就只讀那麼一次,還來得有助於記得熟、記得久。
越到高年級,甚至國中、高中階段以上的學習,除了反覆背誦之外,理解更是不可少的。在沒有充分理解之下,只是一股腦兒地反覆抄寫,對於學習的幫助不大。而當對某些觀念能充分理解,頂多抄寫一次,或者只抄寫關鍵字詞,就能印象深刻了。
違反比例原則的懲罰性抄寫,不只把懲罰的負面感覺和書寫活動緊緊相連,同時,因為孩子得應付過多的抄寫內容,常常是無意識地動作,根本沒有餘力主動投入心思去思考與理解,就算寫過一百次,也常不知道自己剛剛在寫什麼。
—
懲罰性抄寫帶來的排擠效應
我鑽研學習輔導與諮商多年,對於學習策略有頗多研究。我想,你一定同意,讀書要有方法,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比死讀書來的重要。而學習策略要能奏效,首先要學習者願意去使用,例如:整理筆記、自我測驗、擬定讀書計畫、考前猜題…..等。
有一次,我到一個國中演講,和學生分享「學習策略」這項議題。有個學生會後無奈地告訴我:「老師,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我們根本做不到呀!」
原來,他的某任課老師,時常使用不合理的懲罰性抄寫,學生光應付抄寫都沒時間了,怎麼有時間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呢?
當孩子溫習功課的時間,都被懲罰性抄寫排滿時,孩子便沒有機會去思考或嘗試,怎麼讀書學習會更有效果。時間久了,只能被動地依賴學校老師的安排;能把罰抄罰寫完成就謝天謝地了,更遑論發展出自主學習的能力!
—
毒性壓力對大腦與身心發展的傷害
成長的過程不可能沒有壓力,壓力有時候是阻力,也可以是助力。研究發現,適量的壓力有助於一個人追求成就、達到目標;然而,超過一個人身心所能承受的壓力,卻可能把一個人徹底擊垮,並帶來長遠的負面影響,稱為「毒性壓力」(toxic stress)。
相較於成長性壓力,毒性壓力常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長時間、高強度、頻繁且難以抵禦的身心威脅,過程中得不到支持與舒緩,而致身心功能逐漸受損。關於這個議題,最有名的研究當屬ACEs(逆境童年經驗)。
這項大規模的研究發現,成長在暴力、虐待、疏忽照顧、酒癮、毒癮、雙親衝突等逆境經驗的家庭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會比別人有更大的可能性,出現身體疾病、心理困擾或社會適應上的麻煩。
ACEs研究中的毒性壓力多來自家庭,但不代表家庭以外的環境,不會帶給孩子傷害。其中,學校也可能不斷餵養孩子各種毒性壓力。我認為,違反比例原則的懲罰性抄寫,就是其中之一。
永無止境的懲罰性抄寫,讓孩子處在「怎麼努力也難以完成」的困境中,同時內心深處充滿了恐懼、怨懟、委屈、無力與不安。這些毒性壓力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掌管學習功能的前額葉皮質,一旦受損,連帶著專注、邏輯、思考、推理、判斷、抉擇及情緒調控等功能,都會受影響。於是,在學習過程中便更容易犯錯,接著又遭受到更多的懲罰,如此惡性循環。
同時,孩子為了完成抄寫作業而熬夜,長期睡眠不足,隨之而來的是專注力不足、焦躁不安,也可能出現更多的情緒困擾。想一想,當你前一晚睡眠不足時,是不是特別容易被孩子激怒,特別想罵孩子呢?
也難怪,不少孩子最後選擇放棄了!他們的內心有個想法:「反正怎麼寫也寫不完,不如不寫了!」一開始是放棄罰寫,罰寫沒完成,到學校去又被指責,後來乾脆放棄學習,甚至拒絕上學——有可能是出於對學校的恐懼,也可能是無聲的抗議。
—
即使出於善意,造成傷害就該立即停止
我常常很納悶,懲罰性抄寫既然有害無益,為何許多師長仍要沿用這套方法呢?我想起一句話:「行為都是有功能的」,有功能的行為,就會被保留下來。
對學生祭出懲罰性抄寫,究竟有什麼功能呢?有可能,這麼做能讓老師自己感到安心,表示我已盡心盡力,不愧對職責;也有可能,過去自己是被這樣對待,但熬過來了,現在也有不錯的成就,所以相信這麼做,也可以幫助到孩子。
當然,也有人告訴我,施行懲罰性抄寫的班級,成績都不差。這麼一來,懲罰性抄寫這項教育措施,似乎就合情合理了;既然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課業表現,大概就是好方法。
然而,即使學生的考試成績能維持一定水準,其學習意願卻是建立在恐懼之上,也就是害怕被懲罰,長久下來,學生仍然是厭惡學習,並無助於培養學生成為自動自發、自動投入的自主學習者。
更大的問題是,本來願意學習、可以學習的學生,因為懲罰性抄寫而疲憊不堪、傷痕累累,最後走向放棄學習之路。厭惡或放棄學習事小,若衍生出情緒困擾甚至精神疾病,那可不是任何人承擔得起的。
在醫學訓練裡,醫師誓詞的第一條就是First , Do No Harm!(首先,不要造成傷害!)。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常看到某家藥廠的電視廣告,有句台詞是「要講求藥效,先講究不傷身體」。我想,這樣的精神,也適用於教育現場。
任何標榜能提升學習成效的教學方法,都應先衡量是否可能對學生造成身心傷害。即使是打著以愛為名的旗幟,若可能犧牲某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或教育機會,就應該立即停止或改善。
學校,應該是為孩子創造成功,而不是製造傷害的地方。
—
不罰抄、罰寫,還可以怎麼做?
身為老師,你也許很無力。現在的教育現況是打不行、罵不得,又不能懲罰性抄寫,到底怎麼做才好?
教育現場裡的老師常擔心被投訴,或者不小心違反法律,動輒得咎,人人自危。我曾聽過一位專長教育法規的律師演講,他說,其實原則很簡單:「你不會對成人做的事情,就不要對孩子做」。我覺得很有道理,時時把這句話放心中就是了!
其實,比反覆抄寫練習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孩子的學習困難在哪裡。如果是反覆錯誤的題目,就要確認孩子的觀念是否正確,帶著孩子釐清模糊之處;如果是孩子不熟悉、常忘記的地方,可以教導孩子背誦記憶策略,帶著孩子一起練習。
如果孩子在書寫、計算或閱讀上反覆出錯,可以透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找出學習困難的特殊模式,並協同學校特教老師進行評估,是否有心智或學習障礙的可能性,並佐以特殊教育的協助。這部分,我強烈建議閱讀王意中臨床心理師的系列書籍,或參考沈雅琪(神老師)老師的臉書文章,都會獲益良多。
雖然,懲罰在短期內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長期而言效果不大,甚至會造成傷害。本來就不在意學習的孩子,你罰他抄寫多少遍,他也是擺爛,這樣的懲罰形同虛設;本來在意課業表現的孩子,卻會為了完成永無止境的海量抄寫,而長期處在焦慮與挫敗中,開始厭惡學習。
比起懲罰犯錯行為,肯定正向行為的效果來得更大。
對於學習表現低落的學生,有經驗的老師不是去關注孩子又錯了幾題,或只考了幾分,而是將眼光聚焦在孩子有答對、有學會的地方,具體地肯定孩子。同時,適當地降低作業難度,讓孩子有機會體驗到完成作業或答對了的喜悅,再讓孩子挑戰深難一點的題目,幫孩子建立起成功階梯。就我所知,許多老師已開始帶著孩子使用均一教育平台或PaGamO等網路資源,都能達到前述功能。
我很同意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觀點:一個人對某任務的動機,很大部分來自於他對於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該任務的評估,也就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面對課業挑戰,若孩子認為自己可以學得會、考得好,那麼,他將會展現更多積極的學習行為。
然而,孩子在讀書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是怎麼來的呢?肯定不是懲罰性抄寫帶來的,更不是一堆大道理講出來的,而是實際經驗到自己完成任務時的成就感,這是自我效能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
如果你是家長或學生,可以怎麼辦?
學校老師很辛苦,一次要教三、四十個學生,甚至更多,要針對每個孩子因材施教,確實有其限度,家長自然也得負起陪伴與監督孩子寫作業和溫書的責任。就算再忙,也要多少花些時間關心。
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被老師指派過多的懲罰性抄寫,而致焦慮、恐慌、害怕上學,甚至時常睡眠不足,你可能需要和老師直接溝通,告訴老師,你觀察到孩子在家中的身心狀態,並表達你的期待——停止懲罰性抄寫,特別是違反比例原則的懲罰性抄寫。
若直接向老師反應未果,可以考慮向學校相關處室,如教務處、學務處或輔導處的主任聯繫,甚至向校長反應也可以。如果,這麼做都沒有效果,再考慮找家長團體協助,或者投訴至教育主管機關。
我遇過很多家長,一開始會要求孩子忍耐,後來發現這樣下去不行,便去找老師溝通,卻被打了回票,又擔心孩子會因此受到老師的「特殊對待」,最後只好幫孩子辦轉學。轉換環境當然是也是一途,然而,若你不願意發聲,同樣的傷害仍會落在其他的孩子身上,一屆又一屆。
若你是個學生,遇到慣常施以懲罰性抄寫的老師,讓你光應付他要求抄寫的作業,都沒時間溫書或做其他作業;那麼,你也可以試著委婉地和老師討論,協商減少抄寫的量或次數,並向老師保證會更認真讀書,提升課業表現。但如果老師無法接受你的協商,你仍被困在浩瀚無邊的文字海裡,感到焦慮、沮喪甚至開始失去學習興致,請務必告訴你的家長,請他們協助你。
—
【重點整理】
01.懲罰性抄寫指的是,以抄寫課文、考卷或任何文字(包括心經、聖經、弟子規……)做為學生犯錯後「懲罰」的手段,簡稱「罰抄」或「罰寫」。
02.書寫活動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不宜做為孩子犯錯後的懲罰手段,避免使書寫和受懲罰時的負面感覺連結在一起,進而開始厭惡書寫,甚至厭惡學習或拒學。
03.若一定要實施懲罰性抄寫,請務必符合比例原則。過多的抄寫量或次數,對不在意學習的孩子,不會發生作用;對在意學習的孩子,則是為了拼命完成抄寫,沒有時間複習其他的功課,甚至熬夜,導致睡眠不足。
04.當孩子每天都得疲於應付海量的罰抄罰寫時,很可能正處在「毒性壓力」下,出現無力、沮喪、挫敗、焦躁與恐懼等情緒感受;長期下來,可能損及大腦掌管理性思維的前額葉皮質,影響專注、學習與情緒調控等功能。
05.懲罰性抄寫即使能使學生的考試成績,維持一定水準,其學習意願卻是建立在恐懼之上,也就是害怕被懲罰;長久下來,學生仍然是厭惡學習,並無助於培養學生成為自動自發、自動投入的自主學習者。
06.比反覆抄寫練習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孩子的學習困難在哪裡。對於學習表現低落的學生,有經驗的老師會將眼光聚焦在孩子有答對、有學會的地方,具體地肯定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起成功階梯。因為,比起懲罰犯錯行為,肯定正向行為的效果來得更大。
07.身為家長,若發現孩子被老師指派過多的懲罰性抄寫,而致焦慮、恐慌、害怕上學,甚至時常睡眠不足;你可能需要和老師直接溝通。若溝通未果,也可以考慮向學校相關處室主管反應,最後才是求助家長團體,或向教育主管機關投訴。
08.身為學生,你可以試著委婉地和老師討論,協商減少抄寫的量或次數,並向老師保證會更認真讀書,提升課業表現。若老師無法接受,你仍感到痛苦萬分,甚至開始失去學習慾望,請務必告訴你的家長,請他們協助你。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