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的好與壞,一直以來都不乏激烈的網路討論,或多或少也在意外國人的視角,如何看待身在其中的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看到好評當然不勝自喜,但負面評論在網上流傳時,自嘲的台灣人也會紛紛搶著覆議。令人欣慰的是,我看到的大部分批評都很中肯,也有深知缺點仍肯定台灣優點的外國聲音。若新世代也都了解目前的問題,是不是可以期待未來會往好的方向改變呢?
美國插畫家 Mark Crilley 用一部圖文小說作品提出了對台灣的正面評價。他曾經在台灣彰化從事美語教學工作,兩年半旅居台灣的經驗,給了他許多美好的回憶,他想透過這本書表達他在台灣經歷的見聞和人情味。書名盡是讓我渴望想讀的關鍵字「Lost」和「Taiwan」,插畫又那麼好看,但閱讀的樂趣並沒有因為滿心的期待而稍減。異國家中我獨坐客廳沙發,陽光以與家鄉不同的角度照射進來,但記憶中的感受、氣息與味道與眼前的圖像重疊,讓我一時忘了身在何處。有時笑意撐開雙唇,有時酸意衝上鼻頭,還差點弄濕了書頁。這才不是什麼小說,根本就是圖文告白、一封長篇的情書。
主角 Paul 並非出於自願來台灣找哥哥 Theo。相對於 Theo 對台灣的喜愛,無論是人文風景或食物,Paul 全然提不起一點「實際」體驗的興趣,終日賴在沙發上盯著螢幕打電動或跟網友聊天。 哥哥僅管想規勸,已經有嘴說到沒口水。
哥哥跟女友出遊的這天,Paul 收到網友的消息,為了買一台遊戲機才終於踏出哥哥家門口。他盯著谷歌地圖展開在台灣的第一次探險。
本來一切都算順利,穿過大街小巷終於找到目的地,沒想到店家賣的根本不是他要的東西。回程時還不幸丟失了手機⋯⋯沒有網路,沒有GPS,甚至連哥哥電話和地址都不知道,憑著記憶亂闖,卻分不清街景的差異,Paul 瞬間陷入了絕望。
就在這時,才從英國寄宿一年回來的佩佩看出他需要幫忙,主動向他搭話。
雖然素未謀面,Paul 只能賭一把,戴上佩佩給的安全帽,跳上她的機車後座。佩佩要幫媽媽將楊桃分送給親友,在幫 Paul 找路之前必須先帶著他同行完成任務,於是一路上他獲得預期外的經歷:行經傳統市場、寬闊的稻田;眼見三合院、廟宇參拜;品嚐特產水果、泡茶、小吃,還學了一點點中文。
我最喜歡的段落該屬佩佩在廟裡拿香拜拜擲筊後,Paul 針對宗教活動語帶質疑的發問。佩佩並未因為對方是外國人而客氣,被反問到答不上話的 Paul 因此有了反思的契機。
Your culture isn’t the “normal” culture. And mine isn’t the “weird” culture.
一點一點熟悉的景緻、溫馨的小事件堆疊,身為台灣讀者在闔上書時也感到內心被填滿。作者描繪得很動人卻不做作,想必真的對台灣有很好的印象!書中用字不難,還夾雜了一些中文,也適合有點英文程度的孩子閱讀。
書籍資訊
Lost in Taiwan(ISBN:9781368040990)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Noel 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