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說,以後想當電競選手(或任何你令你擔心的工作),你會如何回應?我曾在演講中,曾針對這個問題,問現場的家長:「會贊成的舉手?」和「會反對的舉手?」通常是反對的比贊成的多,就算是贊成,也是有些擔心。
我說:「你們的思考被我綁架了!」
為什麼?
當我問你「贊成」或「反對」時,你的腦中只剩下這兩個選項,於是,就落入的二分法的思維模式,而忽略了,可能還有第三條路。第三條路是什麼?
比起直接給建議,或「好」與「不好」等簡單的答案,關於孩子的生涯選擇,家長別太快表明立場,最好陪著孩子去思考:「他想要的是否真的適合他?」
然而,如何引導呢?這時,我們可以提供孩子一套簡單但強大的思考工具「思考馬達四步驟」:提問→搜尋→結論→輸出,直接引導孩子思考生涯議題。
以孩子想當「電競選手」為例:
① 提問——
你可以這麼問:「你怎麼知道電競選手適合你呢?」、「你對電競選手或電競產業的認識有多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特質,才能成為成功的電競選手?」
好的問題能帶來夠廣與夠深的思索。這麼問的目的,在幫助孩子釐清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進電競產業,是否有足夠的能耐勝任這一行。
② 搜尋——
如果孩子的答案是:「我就是喜歡打電動」。那麼,就進一步引導他去搜尋上述問題的答案。《思考馬達》一書中提到,我們可以透過五種來源來搜尋資料。包括:
01.回顧自身經驗
02.搜尋網路資料
03.翻閱相關書籍
04.請教相關人士
05.參加相關課程
關於「是否適合當電競選手」這個問題,結合「搜尋網路資料」和「請教相關人士」兩者,也就是在網路上閱讀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會是比較有效率的搜尋策略。
③ 結論——
經過搜尋後,孩子可能會發現「電競產業」或「電競選手」非自己當初所想,只要喜歡打電動,就可以從事。當然,孩子也可能發現,自己身上有一些擔任電競選手的優勢條件,可以嘗試看看。
④ 輸出——
邀請孩子口頭分享他的發現與心得感想,例如:
「說出電競產業的特色與前景」
「說出電競選手必備的條件、能力或特質」
「說出自己身上適合成為電競選手的優勢」
如果孩子發現,其實是誤會一場,自己根本不適合走這一行,那麼,就形成新的提問:「那麼,我適合往那個方向走呢?」
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確實很適合在電競產業發展,下一個提問就可能是:「要成為電競選手,我現在要努力的第一步是什麼?」
然後,再繼續這四個思考步驟的循環。當習慣以這樣的方式思考生活,馬達一旦啟動,就會越轉越快,思考後的決策品質也會越好。
曾培祐 老師是個充滿創意、點子源源不絕的人。他的最新作品《思考馬達》,用來改善你的生活品質,引導孩子習慣思考,肯定是暑假必讀的好書。
書籍資訊
思考馬達:從生活到工作,4步驟高效運用你的大腦(ISBN:9786263611559)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