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願意花多少心思與時間在讀書學習中,如:放學後要不要完成回家作業、考前是否要溫習功課、上課是否要專心聽講等,是一系列大腦快速評估與分析的過程。
根據什麼來評估呢?
大概有四大要素,包括:情感、價值、自我效能及自我控制——這正是學習動機的四大來源,決定一個人學習慾望的高低,以及會展現多少質量的學習行為。
(一)情感:「讀書學習的過程是否有趣好玩?」
如果學習內容本身有趣、好玩,是孩子感興趣的,或者與日常生活有更多的連結,孩子會比較願意投入學習中。其他包括在學校的師生關係,回家溫習功課時父母的態度等,都會影響孩子對於讀書學習的情感。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正向情感若多於負向情感,孩子會更願意投入學習中;若厭惡感多於愉悅感,孩子對學習則會退避三舍、敬而遠之。
(二)價值:「讀書學習的好處或重要性是什麼?」
不管是完成作業或準備考試,常是枯燥無味,甚至苦不堪言的。但我們願意為眼前看似辛苦的事情持續下功夫,為的就是獲得更長遠的好處,像是,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多的收入,以及過上更理想的生活。
也就是,讀書學習可以讓我們的未來,擁有更多的選擇。因為,當你進入較好的學校、擁有更高的學歷、習得豐富的學問,無形中,你也掌握了更多的資源。於是,你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選擇,有機會去過著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三)自我效能:「我是否有能力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
自我效能指的是個體評估自己能完成某項任務的程度。對課業學習的自我效能較高者,便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得會、學得好,進而展現積極的學習行為,面對艱難的學習挑戰。
然而,放棄學習或低學習動機的孩子,對於學習的自我效能普遍不足。他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逐漸地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不再相信自己可以透過付出努力或改良學習方法,而提升學習表現。
(四)自我控制:「我在讀書學習時的身心狀態如何?」
所謂自我控制,就是要求自己去做好那些該做的事情,或避免去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情。能夠自動自發,就是能做到自我控制。像是,願意夠長時間專注於學習任務中,避免分心;能夠抵擋外在誘惑而堅持完成課業學習,才去玩樂。
自我控制與身心狀態有關,特別是一個人的情緒安頓能力。一個孩子的身心狀態越穩定,在面對挑戰、壓力或枯燥無聊時,越能安撫自己內心的不安情緒,越能靜得下來好好學習。
現在,你已經明白,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情感、價值、自我效能與自我控制等四大面向。你可以問問自己:「孩子的學習慾望低落,究竟是卡在這四大面向的那一個部分?」
答案是:「都有可能!」
沒錯,這四個面向彼此之間關係緊密、環環相扣。所以,要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機,必須同時從不同的面向著手,包括:
(一)情感:讓讀書學習與正向情感盡量產生連結;
(二)價值:探究並找到孩子認同的讀書學習的意義或好處;
(三)自我效能:逐步累積學習成功經驗,提升學習自信心;
(四)自我控制:給予溫暖支持,引導孩子穩定身心狀態。
於是,你不用只是想著要如何獎勵或懲罰孩子,總是透過條件交換來讓孩子願意讀點書。你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來幫助在學習中挫敗累累的孩子,重新點燃對學習的慾望之火。
書籍資訊
陪伴孩子高效學習:陳志恆心理師寫給父母的32個陪伴學習心法,幫助孩子找回讀書自信,掌握滿分策略(ISBN:9786263552319)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