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或伴侶關係中,爭吵或衝突是難免;反而是,那些很少或不曾「吵架」的伴侶,這樣的互動型態,才令人擔心!
不知道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從朋友那兒聽到某對伴侶「從來沒吵架過」,你感到很驚訝:「怎麼可能都不吵架?」
這樣的情侶看似感情甜蜜、相處和樂,但卻常突然就分手,連當事人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
細看這種都不吵架的伴侶,事實上是缺乏溝通。為什麼缺乏溝通呢?
在《愛的技巧》一書中,作者琳達‧卡洛爾(Linda Carroll)分析,通常是衝突即將發生時,伴侶中的其中一人或雙方,採取了消極防衛的態度來應對衝突,包括:
(一)保持沉默、凡事隱忍:為了和對方和平相處,或擔心惹惱對方,其中一人每一件事都同意對方,就算不舒服也保持沉默,默默隱忍。久了之後便感到委屈、心生怨懟。
(二)眼不見為淨:沒有花時間緩和衝突,而是乾脆假裝沒看見,當作它不存在,盡可能避免紛爭。也就是「眼不見為淨症候群」。
其中,眼不見為淨,常來自於一種不切實際的觀念,就是「理想伴侶就不應該吵架」,既然是彼此的另一半,就必須意見完全一致;而忽略了親密關係的本質就是充滿差異。
既然衝突免不了,那麼我們就需要用健康的方式去化解分歧。琳達‧卡洛爾建議我們,採取正念溝通中的PAUSE五大技巧來應對伴侶衝突,包括:
P(Presence):透過聆聽與對方「同在」
A(Accept):「接納」話語中的「還有…」
U(Undefended Connection):用不設防的方式與對方產生連結
S(Speak):有技巧地「表達」
E(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感智慧
細節書中講得很清楚,我不再多談。我想提的是A(Accept)(接納話語中的「還有……」),因為,這不太好懂。
舉例而言,你的另一半到了週末,就跑去和同事聚餐、打球,放你一個人在家照顧小孩,你們常為這類事情爭執不休。
當你願意深度聆聽時,你知道,原來他會假日還出門,不是去玩樂,而是得和主管或客戶應酬,他也身不由己。你可以理解,也願意接納,但不代表就需要同意他這麼做。
也就是,「接納」不代表「認同」。我能接納「為了工作升遷,你得在假日花時間去應酬」這個想法或意圖,同時,你也可以表達你的觀點或立場,不一定就要同意對方。
在表達時,我們可能會這麼說:
「我知道,為了業績,你得假日出門和同事或客戶應酬;『但是』,我很希望假日你能在家陪伴我和孩子。」
琳達‧卡洛爾說,當我們用「但是」這個連接詞時,代表的就是要對方二選一,通常會讓對方感到被否定或挫敗:「你根本就是為難我!」。如果,我們改成用「還有」做為連接詞,聽聽看會如何:
「我知道,為了業績,你得假日出門和同事或客戶應酬;『還有』,我很希望假日你能在家陪伴我和孩子。」
這聽起來就不是要求對方二選一,而是感到被接納。或許,雙方就有機會找出同時兼顧兩人需求的做法。不過,使用「還有」當連接詞,一般人可能不太習慣,我建議,可以用「同時」當作連接詞。再感受一下這個句子:
「我知道,為了業績,你得假日出門和同事或客戶應酬;『同時』,我很希望假日你能在家陪伴我和孩子。」
是不是有些不一樣呢?
我永遠記得,在我結婚的那一天,父親告訴我,婚姻長久經營的秘訣就是兩個字「忍讓」。而我現在知道,伴侶互動的學問很多,很多時候確實需要忍讓;但只有忍讓,而缺乏真誠地交流互動,也是不行的。
如何在伴侶關係中,既能保有親密,又能讓彼此都能活出更好的自己,《愛的技巧:讓自己成為命定之人的16個方法》一書中有許多精闢的見解,誠心推薦你找來鑽研一番。
書籍資訊
愛的技巧:讓自己成為命定之人的16個方法(ISBN:9786263610484)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