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聽到家長抱怨孩子拖拖拉拉!
從起床、吃飯、洗澡、出門、寫作業、練琴、洗澡到上床睡覺……什麼都可以拖。偏偏大人趕時間,看到孩子一副慢郎中的樣子,急得直喊「快一點!」。
沒錯,從孩子出生後,許多父母每天對孩子說最多次的一句話,應該就是「快一點」。問題是,你說再多的「快一點」,孩子也沒有因此快起來呀!
我也是,自從女兒開始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送她出門就是一場惡夢。她會拖呀拖、磨呀磨,完全沒有時間觀念(本來就沒有)。而我看著牆上的時鐘直冒冷汗,嘴裡只好不斷說著:「快一點」。
我們都希望孩子(或自己)能夠自動自發,在對的時間內,做好自己該做的任務。能做到這樣,需要高度自律。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自律?
其實,我們不妨先理解一下,造成拖延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在蔡宇哲和潘怡格兩位心理學老師所寫的《轉個念,解鎖學習密碼》一書中就提到,常見的拖延原因有:
① 害怕失敗
擔心自己做不好,於是不願意去做,因為「不做就不會做錯」。許多孩子在課業學習上拖延,遲遲不願意完成作業,或者複習功課;其實不是孩子懶,而是孩子認為自己沒能力做好,進而對學習有關的一切心生抗拒。更嚴重一點,看起來會像是在擺爛。
② 完美主義
和害怕失敗有點像,但完美主義者常有個難以達到的高標準。他們不是不去做,而是一直無法完成,因為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對自己的成品不滿意。有不少作家會拖稿,常常是因為完美主義,但他們會解釋為自己「沒靈感」。而我會說我已經「江郎才盡」。
③ 狀態不佳
像是:睡眠不足、身體疲憊、飢餓或者身體不舒服。當身心態不佳時,人自然沒有元氣去執行困難的任務,就會開始拖延。我女兒早起會拖延,常常是因為還沒睡飽;從幼兒園回來也會拖延,不趕快去洗澡、吃飯,也是因為上了一整天課,身體疲憊,寧可賴在地上耍廢。
④ 生活刺激
確實有人說,沒到最後關頭,實在無法激起鬥志去完成任務。也就是,迫在眉睫的感覺,反而能讓他願意開始全力衝刺。於是,他不是不能提早開始,而是享受那被時間追著跑而壓線抵達的快感。
大部分的人,拖延的原因都不單純,可能摻雜著這四種;對不同的任務,拖延的原因也不同。同理,孩子不論生活或學習會拖延,也可能與這四個因素有關;家長需要透過長期觀察,試著去找出可能原因,甚至進一步與孩子討論,便可能找出解方。
像是幼兒,執行意志很容易受到身體狀態的影響,於是,生活排程若越有結構且越少變動,越能幫助孩子減少拖延。也就是,孩子逐漸習慣每天在什麼事情之後做什麼。當然,如何排程,就得靠父母的長期觀察與不斷嘗試。
對我而言,生活越規律,也越有助於我提升工作效率。所以,過去在準備大型考試前,我必定會有一段時間,作息非常固定,每天按照計畫完成該做的事情。由於大腦和身體不用不斷重新適應變動的節奏,也越能省下精力、全力衝刺。
《轉個念,解鎖學習密碼》這本書相當有趣,不只談拖延,也談與學習有關的各種議題,包括如何改善分心、數學焦慮怎麼辦、如何提升記憶力、如何選擇學習環境等。
而裡頭談到的應用策略,都有心理學研究的根據,所以也算是一本淺顯易懂又有趣心理學科普讀物,大人小孩都適合閱讀。
書籍資訊
轉個念,解鎖學習密碼:用心理學啟發學習力(ISBN:9789864492770)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