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人曾經和我提到,他在職場上常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讓他感到很困擾。我問:「你當時會有什麼感覺呢?」
「我就不理他們,或者不去想就好!」
「我問你的是感覺,有什麼情緒?當時的心情如何?」
他說:「沒什麼感覺,就還好呀!不去理他就好了。」
我問他感覺,他卻回答我怎麼做;我繼續追問,他卻說「沒感覺」。然而,是真的沒感覺嗎?他難道不會感到煩躁、生氣、難受、委屈或無力嗎?
我相信是有的。
但很多人都是如此,難以或不習慣覺察與體驗自己的情緒感受。當遇到困擾的事情,心思多聚焦在該怎麼解決問題;並且習慣性地壓抑或忽略某些情緒感受。
長期壓抑情緒的結果,便是開始出現各種身心症狀。現代人長期處在高壓之下,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來自心理影響的身體不適。在《親愛的,那不是你的錯》一書中提到,常見的身心症狀包括(P. 234):
① 神經系統相關:偏頭痛、暈眩、想吐、感覺異常、肌肉麻痺。
② 感官相關:複視、短暫失明或失聲。
③ 心血管系統相關:心跳過快或心悸。
④ 呼吸系統相關:胸悶、氣短。
⑤ 胃腸系統相關:腹瀉、胃食道逆流、便秘、咽囊和吞嚥困難
有許多人是在發現身體不斷出毛病時,才意識到自己有著情緒困擾。但我也遇過不少人,明明失眠或餵食道逆流很嚴重,卻怎麼也覺得自己「沒什麼壓力」。
他們會說:「我不覺得我的壓力過大,或者說,目前這些壓力,我都可以應付得了。」想一想,我年輕時也曾說過這樣的話。
我得說,這樣的人要不是特別能忍,就是從小被教導不能抱怨,有苦不能說,往心理吞就對了。於是,習慣性地壓抑、否定或忽略痛苦情緒,更不懂得適時表達或宣洩情緒。而那些未被意識、處理與安頓的情緒,久了就為轉化成身體的疾病。
想一想,上一次你哭泣落淚,是在什麼時候?
有大半的人,長大後根本沒哭過幾次。而如果曾經哭泣,當你落淚時,你的感覺是什麼?是羞愧、丟臉、尷尬還是罪惡?如果有這些情緒,可能與你從小受到的情緒教育有關。
大人看到孩子哭泣時,總是要孩子:「別哭了!」,或說:「哭有什麼用?」、「一直哭又不能解決問題!」。對男孩子更是如此要求:「哭什麼?像個男人!」、「男兒有淚不輕彈!」暗示你哭泣落淚是軟弱的象徵。
《親愛的,那不是你的錯》書中提到一個研究發現,當人在痛苦中劇烈哭泣時,眼淚中的皮質醇會升高。而人體會透過釋放大量的皮質醇來緩和緊張和不安,這就是為什麼,大哭一場後,常會讓人感到心情好多了。
下次,如果你想哭泣的話,就允許自己哭吧!這是表達情緒與舒緩痛苦的健康途徑之一。如果你因此感到罪惡或羞愧,請試著接納自己的這些感覺,並且告訴自己:「我雖然感覺到丟臉,但我允許自己哭泣。」
《親愛的,那不是你的錯》是一本基於大腦與身心科學,引導讀者認識各種負面情緒的科普書籍,能陪伴你走過每一次的人生低谷。
我們需要用更健康與正確的方式,理解與面對我們的情緒,進而重拾健康、獲得快樂、擁抱幸福。閱讀這本書,就是很好的開始!
書籍資訊
親愛的,那不是你的錯:以腦科學解鎖心理運作的奧祕,讓你成為人生的主宰,走出情緒陰霾,活出最好的自己(ISBN:9786267173466)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