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爆炸時的大腦,像什麼?
像炸彈?像火球?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在《暫停情緒風暴》書中說,情緒爆炸時的大腦,就像一顆「保齡球」,為什麼?
第一、都有洞;
第二、都想要它快滾!
讀到這裡,我笑翻了!我印象中的陳品皓老師,就是這般幽默。他前一陣子曾說,要把畢生處理兒童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的絕招,全寫在一本書中,然後歸隱山林,不再演講了!
沒想到,他說到做到!(但我希望他繼續演講)
《暫停情緒風暴》這本書,已到了武功祕岌的程度,是老師或父母面對孩子強烈爆衝的情緒與破壞性的行為,必備必讀的參考寶典沒有之一。
面對這顆保齡球,而且可能是火球,大人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得知道,孩子在學校或家庭中的許多衝動行為,都和他的情緒狀態有關。當情緒爆炸時,就會引發衝動行為,包括:攻擊、逃走、挑釁、耍賴、對立甚至自我傷害等;如果屢屢出現,實在令人難以招架!
《暫停情緒風暴》書中一開始就談到,面對孩子情緒爆炸的三個原則:
(一)情緒必炸、人性所在
(二)處遇原則、減少傷害
(三)事前降溫、事後增強
理解了這三點,這本書已經讀完了。不是啦!是你已經掌握精髓,因為,這本書裡的介入策略,全都扣緊這三個原則。
例如,當孩子因為某事不開心而賴在地上發脾氣時(我女兒常這樣),我們會希望孩子趕緊停止這個行為,於是會要求她:
「快起來!」
「欸!別再鬧脾氣了!」
「喂!你很盧耶,到底想怎樣!」
請注意,人在情緒爆炸當下,大腦是有洞的,你不管說什麼,他是聽不進去的。比較好的處理時機,是在情緒爆炸的「事前」和「事後」。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情緒波動其實是一個循環歷程;也就是,孩子情緒爆炸的過程,如果細緻觀察,可以發現七個階段:平靜→導火線→激躁→加速→高峰→消弭→回復。
而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介入策略:
(一)平靜期:環境調整
(二)導火線期:發現徵兆
(三)激躁期:反應中斷
(四)加速期:重新指令
(五)高峰期:退出戰場
(六)消弭期:增強
(七)回復期:增強
當你看到孩子賴在地上發脾氣、大哭大鬧時,常常是已經來到「高峰期」。而這時候的最佳策略是「退出戰場」,也就是,不要和他硬碰硬,靜靜等待爆炸的高峰逐漸退去。為什麼?
因為,會累呀!持續大吼大叫、情緒爆走,是很消耗體力的(不信,你試試看!);撐不了多久,就會看到孩子慢慢停下來,開始喘氣。
所以,打破衝動行為循環的最佳時機,是在情緒爆走的高峰前或高峰後,不同階段有很多事情可做。光是在「激躁期」,「反應中斷」的策略就有:關切法、選擇法、提示法、澄清法、暗示法、提醒法、暗示法、轉移法、漸進法、負增強法等這麼多,若能在激躁期就提前攔截,就不會有接下來的爆炸高峰了。
除此之外,《暫停情緒風暴》這本書最精彩之處,應該是當孩子屢次發生敵意、反抗等行為時,如何與孩子進行事後的關心與討論。陳品皓老師說,傾聽、同理與建立關係是必要的,但還可以融入「行為經濟學」的決策理論。
別想得太複雜。因為人性都是「迴避損失」的,所以,只要抓住孩子關切的損失,和孩子進行利弊分析,讓孩子知道行為的後果可能造成這些他在乎的損失,而願意採取其他的選擇。
這就是「你的損失,我很擔心」的策略。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常與同學嬉鬧時,因用力過大,把其他同學推倒在地,實在危險。
陳品皓老師這麼與他討論:「其實你也知道,因為你武功高強(這是一種意義置換),這樣和同學玩,很危險,會造成人家受傷,但你也控制不住自己吧!不過,我真的很為你感到擔心……」
「當你出招過猛,同學就會被推倒。如果屁股著地還好,如果是後腦杓著地,就可能全身癱瘓,他只能坐輪以來上學,無法生活自理。到時候,誰得負責?」
「當然是你呀!你得24小時照顧他,幫他背書包、抄作業、推輪椅、上廁所……,想一想,這樣你還有時間可以去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嗎?」
品皓老師向孩子分析行為的後果,善用「迴避損失」的行為經濟學原理。實際上,他早就在和孩子的晤談中,觀察到,孩子很在乎自己玩樂與自由的時間,絕不能被剝奪。
而在與孩子討論時,善用「圖示」和「具體」的策略,邊講邊把前因後果的分析流程給畫出來,讓孩子容易明白。
我不要再介紹下去了。我只能說,這是一本「相見恨晚」的書。我也常和老師或家長分享七階段的情緒波動歷程,但我卻沒辦法像品皓老師一樣,把每個階段的介入策略說得如此詳盡。
重點是,這本書中的文字和作者本人一樣,幽默詼諧,你會在哈哈大笑中,不小心學到好多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書籍資訊
暫停情緒風暴:大人不心累,孩子不受傷,第一時間化解情緒衝突與對立ISBN:9789860659375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