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媽媽說,我們小時候忘記帶東西去學校時,她總是趕快幫我們送去,而我服膺現代的教養觀念,為了讓孩子學會自我負責,所以從來沒有幫女兒送過東西。
今天看了理書老師的發文,知道原來孩子在依賴父母的同時,也會留下溫暖的印記,父母的愛會在孩子心裡化為一份珍惜,成為長大後信任的力量。以往我看到這樣的觀點,第一個反應會是驚覺自己做錯了,接下來便是自責與懊惱,然後又開始感到困惑與兩難,不知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養成自我負責的態度,同時又能感受到媽媽的愛。
但這一次,我發現自己的慣性迴路完全改變了,首先,我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也就沒有感覺到「驚懼」,當然接下來自然也沒有衍生出「自責」、「懊惱」、「困惑」與「兩難」這一連串的情緒,我只覺得不管是否有幫孩子送東西,重要的不是做法而是態度,如果我的眼神和語氣有傳達出我對孩子的關懷,也有溫暖而平靜的表達我對孩子的期許,那麼,無論我怎麼做,都不至於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回想孩子與我的互動,有著理書老師所說的愛、珍惜與信任,我很安心。
教養孩子的過程,曾一再的猶疑不定,多半是出於對自己的懷疑,以致經常左右搖擺,做得好是奉行中庸之道,做不好就成了牆頭草。經過時間的琢磨與內在的探索,如今,總算得以安定下來,所謂的安定並不是說遇到孩子的問題都不再有任何疑慮,或是不再勾起任何情緒,而是能夠很清楚自己內在的感受與狀態,在和孩子完成溝通之前,會先回頭處理自己,在恢復平靜和穩定之後再去面對孩子,安頓好自己就發現看待孩子的眼光也不同了,許多問題因此不費吹灰之力的迎刃而解。
我始終覺得,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映照出父母內心的恐懼與擔憂,如果父母能夠觀照自己生命底層的憂懼,就能看見那是我們加諸於孩子的,而不是孩子造成的,那麼,孩子便會將我們帶向光明的當下與未來。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