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大嗎?我們所主張的不打罵不威脅利誘,是不是過份放大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上一代的爸媽多屬於威嚴派,一問就生氣,一開口就是比較或嘲諷,抱持相反的意見就是叛逆,不聽從他們的建議就是不孝順,即便孩子長大了想說道理,也成了善辯。
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但不在於「我會變成怎麼樣的人」,而在「我心裡的傷」。我都34歲了,但只要說起小時候,就是媽媽如何打我(工具放哪記得一清二楚),爸爸盛怒下的巴掌(我連原因地點都還記得),某些親友對孩子的取笑捉弄,也許那時候我不懂也不在乎,但現在回想,我明白那個小小惡意的捉弄,那種不耐煩的態度甚至厭惡的心理。我覺得受傷又難過,有時主動和爸媽提起一些被打罵的往事,結果他們早就沒印象了,那根本沒什麼,不過是繁重育兒片段裡的極短時刻,相反地,他們說著一些好玩的事,特地帶我們出遊的回憶,我完全沒記憶。童年的悲傷是我覺得是難以忘懷且某天憶起後不會再消失。
朋友說,並非現在長大了相對能理解年老的父母親,甚至跟他們感情更好,那不是願不願意「原諒」父母,或者能不能理解他們當時的困境,而是那些傷一直都在,永遠會在類似的場景刺傷我們心裡的孩子。
有些人覺得你也太誇張了吧,還說自己小時候也這樣才沒有什麼傷口,或許吧,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好好追溯過自己的生命之路,有沒有去完整的愛自己,有沒有接納生命所有悲傷憤怒的時刻,有沒有覺得自己其實足以被當時的父母、其他成人好好對待。
而且,不是每個人都能記得父母當年的模樣,然後提醒自己設法不重蹈覆轍的養育子女,還是有人當了依附依舊屈服順從,以權威體罰管教話都說不清楚的幼兒,還是有人相信孩子就是欠打、劣根性強。
我所希望的是,減少我可能帶給孩子的傷害,不打不罵不代表不教育,我們只是不以強勢的力量去面對問題,試著以溝通跟了解去解決問題。相信打罵才是解決問題,是否曾被好好傾聽過呢?我不得不去懷疑這件事。
我們不會希望孩子成為那樣的人。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遜媽咪交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