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很忙,所以很少寫一些關於育兒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都一直在腦海中繞來繞去…在我帶小孩去公園玩的時候,在我帶小孩出去吃飯的時候,在我哄小孩睡覺的時候。
想來想去,不斷反覆出現的一句話是:唉,當小孩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然,當父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可是,關於父母的不容易、難為,我們實在有太多文學和非文學來描述了。
坊間那麼多教養書,都在講父母有多辛苦,多難為,多徬徨不知所措,多會犯錯。我們也常常聽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可是父母是為你好」這一類的說法,更別提對父母一面倒的歌功頌德了。
可是,對於小孩的辛苦,還有小孩帶給父母的好,我們所說的卻是少之又少。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每天只要吃喝拉撒和玩耍,所有的事都有大人幫你打理得好好的,根本不用像大人一樣為五斗米折腰,簡直是人間天堂。
可是,小孩只是在大人眼中無所事事,他每天要做、要學習的事,其實是超乎大人想像的多。
他要學會張開手掌(小嬰兒剛出生都是握拳的)、抬頭、慢慢學會抓東西、吸吮(吸奶也是要學的,根本不可能第一次就上手)、翻身、趴、坐、站、走、咀嚼固體食物、自己抓食物吃(忍受大人罵他把桌子弄亂)、在大人規定的時間上床(忍受大人罵他怎麼還不睡覺)、在不舒服或有需要的時候用哭叫和大人溝通(忍受被大人嫌棄、被大人打罵)、說話(忍受大人嘲笑他怎麼還不會說話,怎麼還說不好)…
等長大了一點,會跑會跳也會說話後,他依然要學習很多事情。
學習獨立(不然大人會說他是媽寶、靠爸族)、學習思考(不然大人會說他沒有自己的想法)、學習各種知識(不然大人會說他沒有競爭力)、學習相信自己(不然大人會說他沒自信)、學習在能力所及範圍和之外處理一些事情(不然大人會說他不負責)、學習自己的國家在幹嘛(不然大人會說他不關心本土)、學習其他國家在幹嘛(不然大人會說他沒有國際觀)、學習如何在滿足別人的需求以及自己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我們是群居動物)…
小孩每天都在學習適應、融入這個由大人主宰的世界,同時,他們提供了很多好東西給這個世界。他們的笑容帶給大人快樂,他們所說的話、所做的事讓大人驚訝喜悅、得到靈感(有多少繪本、文學和發明是因為小孩才誕生?)。
他們給予大人的愛,讓大人度過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時刻。但是,小孩受到了什麼樣的對待?大人是怎麼回報他們的?
撇開那些明顯受虐、受家暴的案例不談,即使在幸福、開放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孩子,一定也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經歷到一些來自大人的厭惡及暴力,不管是因為有心或無心。
有些地方小孩不可以去,去了就會被別人白眼或碎碎念。有些人小孩不想見、不想跟他們玩,但是為了大人的面子還是要勉強擠出一聲「叔叔、阿姨好」,勉強社交。
有些事情小孩不想做(比如在大人面前「表演」拍手、摸頭、溜滑梯給他們看,或是和不認識的小孩分享玩具,因為「巧虎說要分享」),但是因為大人表現出「你不做我很尷尬」的樣子,小孩還是勉強做下去,不然就是哭出來。
小孩在被大人拒絕、推開時,還是愛著大人。
小孩在被大人開過許多殘忍的玩笑後,還是愛著大人。
小孩在隱私被大人暴露後,被大人在別人面前品頭論足後,還是愛著大人。
小孩即使離家了、和大人吵翻、不再往來,內心深處依然渴求得到大人的肯定與接納。小孩一直無條件地相信大人。
小孩是有感覺的。他感覺到這一切,也記住這一切。
小孩不是父母遇見的第一個人,但是父母卻是小孩遇見的、深入了解的第一群人類。
父母怎麼可以不謹慎?不去思考這代表的意義?
我第一次真正感覺到「當父母好難」,不是在我手忙腳亂餵奶、幫剛出生沒多久的兒子換尿布的時候,而是在我意識到:這個軟綿綿的生物目前只能仰賴我、信任我,我所對他做的一切,會對他此生造成極大的影響。
他的日子不是很好過的,他面臨到一項很艱難的任務 ── 活下去,而我作為他的母親、他的同胞、希望他活下去的人,也只能和他同舟共濟,試著幫助他,試著讓他幫助我。
我們只能彼此陪伴、互相幫助、一起成長。一起在傷害、失敗、孤獨、挫折、抓狂、憤怒、厭倦、不耐煩…等魑魅魍魎的夾殺中,學習什麼是包容與愛。也許,對我和他來說,因為有這樣的陪伴,我們的路都會走得不那麼艱難一點。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遜媽咪交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