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天空下著雨,我趁著女兒還在睡夢中,獨自撐傘走路去買菜,經過媽祖廟時,我臨時起意停下來拜拜,這時,手機鈴聲突然響起,女兒用撒嬌的聲音說:「媽咪,妳去哪裡?」我告訴女兒自己正在去市場的途中,女兒說:「那我去找妳!」
我有些擔心女兒下雨天一個人走在馬路上,但拗不過女兒的要求,只好答應她。怕女兒穿越馬路時沒有注意路況而發生危險,於是我走回上一個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等待女兒,不久,就遠遠的看見女兒撐著雨傘、踏著輕快的腳步走過來了,女兒見到我開心的說:「我找到媽咪了!」然後,我們手牽著手一起走到了市場。
女兒說想逛一下十元商店,我便將女兒暫時留在店裡,獨自去買了午餐所需的食材,再回來接女兒一起回家。去程時很輕鬆,除了手中各自撐著的一把傘之外,沒有其他的負累;回程時手上提了很多東西,天空依舊下著雨,又要走上一大段路才能回到家,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們改成兩人共撐一把傘,女兒一手拿著自己的雨傘,另一手幫我提著一袋不算太重的青菜,走到一半就氣喘噓噓,我心想:「這孩子平時很少幫忙做事,現在總算嘗到苦頭了。」但嘴上還是不忘對她表達關心:「妳還好嗎?」女兒說:「我好渴。」於是我們停下來喝水,女兒突然發現我手上提著好幾個袋子,自告奮勇的說要再幫我多拿一袋,我說:「妳不是已經覺得很累了嗎?還要再拿更多?」女兒說:「我可以的。」
我知道女兒是想為我分擔,覺得應該給她這個機會,便又分了一袋給她。女兒沿路喊著好重,卻沒有把袋子還給我,我一路為她加油,她也歡歡喜喜的和我談天說笑。回到家之後,我對女兒說:「還好今天有妳陪我一起去,否則我就要一個人提著好重好重的菜走回來了。」
女兒彷彿忘了剛剛的疲累,笑得彎彎的眼晴,好似在告訴我:「我很高興能幫媽咪的忙,下次有需要別忘了找我喔!」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認為,能依據自己的能力對家庭付出的孩子,會學到讓生命擁有價值的生活方式,他們對自己有自信,覺得自己是很有用的、很有活力的人,在與人合作、主動幫忙的過程當中,他們體會到歸屬的正面效果。」這是我在某本書上看到的一段話。平時我除了要求女兒折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間以及洗自己的餐袋之外,其實很少請她幫忙,這次的經驗讓我深深的體會到阿德勒所說的,日後應該讓女兒有更多付出的機會才是。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