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家長的困擾。她是全職母親,常常看知名部落客媽媽的文章來學習教養;總是感覺挫折,為什麼同樣的方法,人家的孩子就能乖乖坐著吃飯、不挑食不剩菜,自己卻亂七八糟什麼都顧得不好。
『孩子是有個別差異的。照顧者也有個別差異。每個家庭不一樣。』這三句話是我最後給她的建議和提醒,是啊,我們都知道,可是我們常常忘記。
從進食行為來看,每個孩子對於「吃」的興致差異很大,有的孩子非常愛吃,有的整天不吃也沒關係;有的孩子對食物接受度高,有的異常敏感只吃習慣的一兩樣東西;有些孩子胃口好,有的吃那麼一丁點就飽了。
從自我管理的角度來看,每個孩子可以「持續執行一件任務」(在我們這裡的例子就是吃飯)的基礎時間長短也不盡相同,有些孩子注意力系統天生較好,穩定性高,當然他較能表現出「乖乖坐著吃飯」;有些孩子好動,持續度容易中斷,好好吃一頓飯可能像上一堂課那樣的困難。
從生活自理來看,每個孩子視覺動作協調、精細動作的學習能力也不同,有些孩子很快就能吃得很好不灑不掉,有些需要大量練習、分解動作,而動作的順暢度當然也會影響他對吃飯這件事的感受,沒有成就感的事沒有人會很喜歡做。
而我們還沒考慮照顧者的教養風格、親子互動模式等等更複雜的變項呢。所以,將上述所有條件稍微排列組合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有時候真的無法同時兼顧太多目標,沒辦法要求孩子面面俱到;唯一能做的,是衡量一下什麼是孩子目前最需要學會的、什麼是家庭目前最困擾的,然後,將學習的重點稍微安排一下先後順序。
後來那位媽媽告訴我,她的孩子兩歲多,一直很瘦小,她承認「讓孩子吃飽營養均衡」是她最介意的,而訓練孩子乖乖吃飯,似乎是受部落客影響,才覺得必須要做。於是媽媽接收了,知道暫時無法兼顧好好吃飯和身體強壯,決定先養胖孩子再說。她離開的時候,我看到了一開始沒有、是鬆一口氣之後的坦然與舒暢。停在這裡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也仔細想想,是否給了孩子過於複雜的目標、過高的期待?是否了解孩子的每一個面向,知道他的優勢和劣勢?學習是無法和別人比較的,即使同一個孩子,學說話和學上廁所的進度也無法類推,我們可以參考他人的成功經驗,但必須牢記,孩子自己要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滿分,答案是什麼,沒有標準。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黃怡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