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女兒提到學校裡的一位科任老師,上課時除了教授課本上的專業知識之外,也常和他們分享生活常識與人生經驗。這位老師曾遭受兩次嚴重車禍,造成現在的不良於行,但她並不怨天尤人,反而覺得能夠在重大意外事故中僥倖存活,是不幸中的大幸,老師也常擷取人間福報發人深省的故事或文章做為教學內容,女兒很敬佩老師樂觀的精神與善良的信念,所以下課後經常和她最要好的同學主動幫老師打掃教室和整理課桌椅,老師不把她們的幫忙視為理所當然,不但對她們表達感謝之意,也告訴她們不用刻意留下來協助老師,可以把握下課時間自由的玩耍。
話鋒一轉,在提及另一位科任老師的時候,女兒臉上的神采飛揚即刻被義憤填膺所取代。這位老師經常在小考之後,答應學生考卷檢討完畢就可以去樓下打躲避球,卻又每次都以各種不同的理由推翻之前的承諾,讓學生滿心的期待一再落空。我問女兒說老師既然不是真心要帶他們去打球,又為什麼要做出此番承諾呢?女兒說因為老師只是想藉此誘使他們專心上課,但無論他們上課多乖,老師最後都還是會用其他的理由來推拖,比方說時間不夠、天氣太熱等等。我聽了不禁搖頭,老師要求學生認真上課的動機並沒有錯,只是以「欺騙」的手段來誘導學生遵守規則,卻是不良的示範。讓學生獲得知識固然是老師的責任,但在為人處世上給予學生良好的身教卻是更加重要啊!
我常跟女兒說,老師也是平凡人,不能期待老師做到十全十美,但老師對於學生有十分關鍵性的影響,所以必須謹言慎行。我盡量不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也不強調對錯,只是傾聽孩子的聲音與分享自己的看法,讓孩子學習獨立與多元思考,不固著於某種單一價值或服膺某個指標人物。老師或許有做不好的地方,但也有非常辛苦難為的一面,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讓孩子了解每個人都不完美,學習老師值得肯定的部份,而在對老師的行為不感認同時,提醒自己不要加以仿傚(比方對老師的不守信用感到生氣,就告訴自己要當一個守信用的人),也是另一種學習。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