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孩子發了很大的脾氣。
他覺得爸爸老是說話不算話,但媽媽教他要說到做到,他心裡產生很大的拉鋸,大聲疾呼:「為什麼我不可以,爸爸卻可以?難道只因為爸爸是大人?那我以後也要當個不守信用的大人!」向來溫和的爸爸也被激怒,開始跟他對質,說「明明是你自己記錯了」,孩子也不甘示弱:「才不是,我很確定,你答應過我的!」媽媽則根本記不清楚當初的情況,畢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只好一邊同理孩子的情緒,一邊指出眼前的爭論無法還原當時的對話,建議下次雙方有所承諾時以白紙黑字寫下來,共同在底下簽名,以避免日後的爭議。
孩子似乎接受了這個提議,但情緒上還過不去,嘴裡一直喃喃自語:「我不喜歡爸爸…我不喜歡爸爸…」爸爸也還在氣頭上:「你再說不喜歡爸爸你就搬出去,不要住在家裡!」孩子問媽媽:「為什麼我不能說我不喜歡爸爸?」媽媽說:「因為你這樣說爸爸聽了不舒服,你有權利生氣,爸爸也有權利生氣。」孩子淚眼汪汪的說:「可是爸爸叫我搬出去…」媽媽說:「爸爸只是在說氣話,怎麼可能真的趕你走?」……一陣不算太長的沈默之後,爸爸說:「他剛剛那本書有拿嗎?如果沒有,就趕快打電話聯絡…」媽媽對孩子說:「你看,爸爸那麼生氣還是一樣關心你,知道那本書對你而言很重要,擔心你忘了拿,還要幫你想辦法。」孩子沒說話,賴在媽媽的懷裡撒嬌,媽媽感覺到他原本僵硬的身體變得柔軟了。
其實,爸爸不是有心要欺騙孩子,只是常常一時興起隨口說說,或是在情急之下脫口而出,孩子卻真的聽進了心裡。孩子對爸爸存著一種「說話不算話」的刻板印象,自然在有爭議的情況下一口咬定爸爸又犯了同樣的錯,新愁舊恨全部湧上心頭,於是萬箭齊發,全力猛攻。
有時,在衝突的當下,還原事情的真相並不容易,只能先接納雙方的情緒,尋求日後解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看見彼此之間始終存在的溫情。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