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時候,有一回因故遭到我的嚴詞斥責,正當我轉身離去的當下,猛一回頭,看見女兒獨自低頭蹲在地上的背影,突然間,我彷彿看見小時候被母親責罵後悲傷的自己,於是回到房間從背後抱住女兒,頓時一陣鼻酸,紅了眼眶,跟女兒有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我:「妳覺得媽媽喜歡妳嗎?」
女兒:「不喜歡。」
我:「總是不喜歡嗎?」
女兒:「有時候不喜歡。」
我:「媽媽只是不喜歡妳的某些態度和行為。」
女兒:「……」(低頭不語、黯然神傷狀)
我:「有時妳太任性、太自我,和妳相處很辛苦,我就會對妳生氣。」
女兒:「……」(點點頭,把頭埋進我懷裡撒嬌)
我:「我小時候阿嬤也不怎麼喜歡我,因為我的某些個性不太討喜,我知道阿嬤不喜歡我曾經覺得很難過,所以我了解妳的感覺。現在我長大了,知道阿嬤其實很愛我也很照顧我,只是某些時候不喜歡那個愛頂嘴和愛狡辯的我,所以我不會再難過了。小時候因為不了解,一直帶著「媽媽不喜歡我」的感覺長大,我不希望妳也帶著同樣的悲傷,所以我要告訴妳,媽媽雖然有時對妳生氣,但還是很愛妳。」
女兒:「……」(緊緊依偎著我)
從孩子身上照見自己的童年,理解了孩子當下的感受,也明白了母親當年的心情。
後來我發現,我對於自己的負面評價,多半源自於成長過程中母親所給予的評論。比方說:「妳長得不好看」、「妳反應很慢」、「妳除了念書什麼都不會」、「妳生性軟弱」、「妳笨手笨腳」、「妳很悲觀」、「妳不夠大方」…等等,即使有時母親沒有直接說出來,但從母親的眼神和語氣裡所接收到的訊息,也足夠產生一種暗示,而逐漸形成自我印象。
長大後,我努力追求卓越的表現,也有過一些成功經驗,但某些時候卻很難打從心底肯定自己,後來才了解內在那些批判自己的聲音,就是母親的聲音。每個孩子都期待獲得母親的認同,即使表面上出現叛逆的行為,骨子裡卻還是希望母親可以接納自己。雖然後來當母親發現我對自己缺乏信心時,會安慰我說:「妳其實很聰明」或是「妳長得也不錯」,但我聽起來卻覺得那真的只是一種安慰。
我並不怪罪母親,因為我知道母親無意傷害我,只是在表達對我的期待。不過,這讓我警覺到身為母親無心的話語可能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也讓我反思自己有時似乎也對女兒做了同樣的事。其實,孩子需要母親真實的接受他原來的樣子,也需要透過母親的肯定才能從內在建立真正的自信,但並不需要不切實際的讚美,因為孩子都知道自己有幾兩重。如實的接納孩子的狀態,並給予支持與鼓勵,才能讓孩子從內心升起一股勇氣與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上安然自在的做自己,而不會消耗精力在自我懷疑與追求外在的肯定。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