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服務特殊兒童,曾經在教學時,為了確認孩子是否能說出一般物品的名稱,我拿了一片西瓜給他看,就是一般餐廳切成扇形、帶著部分西瓜皮的那種模樣。
結果孩子看著那片西瓜說「pizza」,顯然他發現了扇形、紅紅的這些特徵,但是沒連結到西瓜。媽媽說那是因為,家裡給孩子吃到的西瓜都是切好一塊一塊,沒皮也沒籽的;孩子從來沒有看過帶著皮的西瓜。
這個故事一直深深警惕著我「多重範例」的重要性,意思就是,我們向孩子介紹一個新東西、新概念時,要呈現多樣、多元的例子,不只要典型具代表性,也需要包括特殊、例外的狀況。
多重範例的教育有什麼好處呢?
1. 幫助思考,提升認知能力。
「思考」這個動作本身是我們沒辦法幫忙的,孩子必須自己來,當只有一個例子時(例如教孩子撞到別人要說對不起),孩子是背下這個情境,不是真的融會貫通;範例愈多,愈能促使孩子去整理出各個範例中的共通點,也就是促使孩子思考,發展「歸納」、「分辨異同」等等重要的認知能力。
整顆西瓜、扇形西瓜片、切成紅色方塊的果肉為什麼都叫西瓜?它們勢必有什麼共通點?夠多的範例讓孩子打破視覺上的侷限,去分析西瓜的本質,這樣一來記住的就不是單一情境,而是考不倒的事物本質。
尤其在抽象概念的教育上更是如此,假設我們要教孩子「壞人」這個概念,如果範例太少,孩子很容易背下單一樣貌或單一行為,而忽略了壞不壞必須考慮背後動機、行為的模式和企圖等等。
2. 保持彈性、接納度和包容心。
當孩子習慣多重範例的學習,對於任何新接觸的事物會習慣性去「處理」它,而非抗拒它、排除它或單純記憶它,「處理」的本質就是思考,孩子會比對新事物與舊概念,而不是將所有東西分散、零碎的記住。
可想而知,因為過去的學習經驗是多重而豐富的,孩子也比較能有接納新事物、接納各種可能性的彈性。
試想,當我們用各種不同範例教孩子什麼是「雨傘」,當範例夠多夠廣,哪天我們拿出一支帽子造型的傘,孩子也會接受它是傘,而不會堅持它是帽子的。
多重範例的教育對教學者而言是費心的,初期也要花更多時間上手,但,試試看吧,你會從孩子眼中看到靈活和更多靈魂。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黃怡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