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害怕面對自己的脆弱,就是一種勇敢,對孩子是最具鼓勵性的示範。
我曾在一次與老公的閒聊中,提到自己從小就有「上台恐懼症」,只要輪到我在大眾面前發言,我就不由自主的感到緊張與焦慮,剎那間覺得腦袋和嘴巴都卡住了,完全動不了,在腦筋空白且說不出一句話的情況下,我除了更加緊張之外,也深深的感到困窘與沮喪。說到這裡,女兒突然走到我身邊,說:「我也是。」當時,女兒就讀小一,在學校裡也是不敢主動發言的,和我一樣害怕大家的眼光全集中在自己身上的感覺,我深深了解她的困難與恐懼。談話的最後,老公問我:「那怎麼辦?」我說:「我努力跨越自己的障礙,至少有努力就有進步,現在已經比以前好多了。」
女兒對於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有一分內在的渴望,只是基於害羞的天性與缺乏足夠的信心,總是很容易怯場,但這段時間,我看見她的內在力量逐漸發揮作用,有了不同以往的行動與表現。小二時,老師設計了「小小說書人」的活動,請班上同學自行分組,每組需準備一個故事上台演出。女兒因為不敢上台演戲,所以和同組成員協調擔任旁白的角色,經過一段時日的排練,到了演出的日子,女兒和同學因為準備充分,自告奮勇第一個上台,結果獲得老師的肯定與讚賞,開心的和我分享:「老師說我的表現很大方,而且我已經把整個故事內容背得很熟,所以都不用看書就能很順暢的念出來。」我很高興女兒可以克服自己的恐懼,專注的練習,不但獲得外在的肯定,也打從心底肯定了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她的成長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為人父母者,如果能夠激勵孩子的強項,讓孩子充分發揮與生俱來的天份與潛力,再經過持續的努力而表現出傑出的成果,最是令人感到驕傲!然而,我從自身經驗出發,認為若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弱項,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勇氣與力量,對於自信與挫折容忍力的養成更有幫助。只是,針對孩子本來就有的能力加以增強與催化,父母只要做到順水推舟,不至於太費力,但要促使孩子針對自己不擅長的部份去努力,卻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凡事求好心切的孩子而言。
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就乾脆不去做,在某些可以自由選擇的情況下倒是無所謂,但若是在非得要做、或是常常得去做的情況下,抗拒與逃避恐怕會比接受與面對消耗更多的精力。因此,若能以適當的方式鼓勵孩子正面迎戰,並且在過程中適時的陪伴孩子,協助孩子通過考驗,讓孩子逐漸累積成功經驗,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會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勇氣。
鼓勵孩子指的並不是給予孩子空泛的肯定,例如:「你最厲害了,一定可以的」,也不是教條式的訓話,比方:「人就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遇到困難就是要努力克服」,而是要先同理與接納孩子遭遇困難時的軟弱與退縮,在孩子開口求助時視情況給予必要的支援,亦可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舉出孩子過去類似的成功經驗,鼓勵他再試試看。但即使什麼都不做,只是單純的陪伴、傾聽、接納與等待,對孩子而言也已經是最大的支持。
父母必須保持著極大的耐心,因為孩子可能會反覆受挫與退回,但陪伴孩子經歷這樣的過程,從中得到領悟與體會,正是親子間最可貴的部份。至於所謂的「成功經驗」,指的不一定是最終的成果,而是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勇氣,以及在困境中保持著樂觀與希望,這才是父母帶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