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二那年,有一天放學回家後突然問我說:「媽媽,幹X娘是什麼意思?」聽她很自然的說出這三個字,我感到些微的困窘,卻又忍不住發笑,回問她:「妳從哪聽來的?」她說:「我常常在遊樂器材上看到有人用簽字筆把這幾個字寫在上面,那是什麼意思?」我說:「我只知道那是很不好聽的話,有些孩子覺得好玩,喜歡講這些字眼,但他們不知道講出來會讓別人覺得很不舒服,也會讓別人以為他們是沒有教養的小孩。」
我常常在街上聽到孩子罵髒話,從小學生到中學生都有,也明白總有一天女兒一定會聽到這些不雅的語言,所以當她提出這個問題時我一點都不驚訝,也沒有大驚小怪的警告她:「妳絕對不能說這種話。」我小時候常聽到身邊的親友講粗話,但我自己聽起來就已經覺得很不舒服,就不會想跟著講。
這讓我想到青少年看見別人抽煙會想學著抽,或許是因為覺得抽煙很酷、想成為大人、或是想藉此爭取同儕認同,所謂的「學壞」不是他真的想學壞,只是受到背後動機所驅使。如果能夠幫助孩子看清楚自己內在的想法,讓孩子去判斷怎麼做對自己比較好,在孩子價值觀混淆時協助他分辨與釐清,而不是一味的禁止他從事某些行為,孩子就有機會學習自我決定與自我負責。
有一次,我陪女兒在樓下散步時,遇到一個小五的男生主動向我們搭訕,過了不久,就和女兒玩了起來,在追逐的過程中,他口中不停的說著「白痴、呆子」等罵人的話,我心想他只是在開玩笑,就沒有制止他,後來他卻變本加厲,開始滿口粗話,在警告無效之後,我對他說:「你一直說這些不好聽的話,我們不想跟你玩。」然後就帶著女兒離開。
回家之後,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對女兒說:「下次再遇到那個男生,如果他又有同樣的行為,我會把他叫過來,問他那些話是從哪裡學來的?說那些話時是什麼感覺?想表達的是什麼?了解他的想法之後,再讓他知道他說這些話會帶給別人不舒服的感覺,也會破壞別人對他的印象,讓別人以為他是壞孩子。接著再告訴他,我覺得他很活潑開朗,應該是個好孩子,但那些話會誤導我對他的想法,所以請他不要再說。」女兒問我為什麼要跟他說那麼多,我說:「因為每個孩子一開始都不壞,但我們如果幫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他就有可能會真的變壞。遠離他不如教導他正確的行為,這樣我們的社會將來就會少一個壞人,多一個好人,對大家都有好處。」
如果我的孩子在外面犯了錯,有人願意以適當的方式提點他,我會心存感激,所以我也願意以善意來回應別人的孩子。未來這些孩子都會對這個世界有所影響,因此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孩子,我們都該善盡一個大人的責任,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引導與示範。
這個世界常要我們未雨綢繆,但又同時提醒我們不要杞人憂天。身為父母,免不了在孩子成長的旅途中一路細心呵護、用心指引,這是未雨綢繆;而一旦盡了為人父母該盡的教養責任,就無需再為孩子的未來時時掛心、處處擔心,以免落入杞人憂天的桎梏。畢竟,孩子是經由我們而誕生,但從他離開我們身體的那一刻起,便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我們不可能永遠保護孩子,只能培養他判斷與思辨的能力,讓他長出自己的智慧,去面對生命中各種誘惑與挑戰。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