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女兒去美術館玩了一整天,回程時已經4、5點了,在車上我考慮著晚餐要幫老公買外食還是照常開伙,雖然剛回到家就要趕著煮飯覺得有點累,但顧及營養與衛生我還是決定要自己煮。
女兒很不解為什麼我要忍著疲累為老公準備飯菜,我告訴她:「因為爸爸早出晚歸辛苦工作,我們不能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而隨便敷衍爸爸的肚子。」感恩教育必須要落實在生活中,雖然一頓飯只是小事,卻大大影響著孩子的態度。
買了女兒最愛吃的烤鴨,我特別把鴨腿留給了老公,女兒說:「鴨腿是最好吃的部份耶…」言下之意是希望我可以給她吃,但我卻說:「就是因為最好吃才要留給爸爸啊!因為爸爸辛苦工作賺錢,我們才有烤鴨可以吃,所以要謝謝爸爸。」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但孩子卻因此而少有機會學習感恩,在生活中落實感恩教育,才不會讓「感恩」淪為空談。
聽到父母們感歎「我們這麼辛苦賺錢給孩子過好的生活,孩子怎麼都不懂得惜福感恩?」我常在想,現代的孩子真的感受得到父母賺錢的辛苦嗎?他們看到的是父母花錢的爽快吧!要什麼有什麼,缺了就立刻去買,出門逛街購物花錢不手軟,賺多賺少為了孩子總要忍痛花下去,假日休閒娛樂更是不可少,吃吃喝喝沒什麼大不了,這樣的生活型態要如何讓孩子體會父母賺錢的辛苦?物質的充裕對這一代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幸福,卻也是造成當代孩子對於他人的匱乏與辛勞感到疏離與陌生的主因。就算父母給得起也願意給,但在給的同時是否該想想我們給孩子的究竟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或者只是在滿足我們自己對物質的慾望?亦或是明知不該給卻無法拒絕孩子的索求而選擇妥協?如果我們給出去的只是我們自己想給的,或是不幫助孩子分辨需要的與想要的,那孩子要如何懂得惜福與感恩?
感恩教育得要靠父母身體力行才能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若只是流於口頭上的訓勉,卻在行為上背道而馳,孩子便無法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去體會與實踐,那麼,一味的責怪現代孩子不懂惜福、不知感恩,恐怕並不公平也無濟於事。
※ 本文已取得作者同意轉載。
作者:Laurie